医学著作丨《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诊疗速查手册》(上)

发布于: 2025-09-18 09:15
阅读: 0
 
 

内容简介

 

消化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它如同一座高度协同的“食品加工厂”,负责摄入、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排出剩余的废物。这个系统任何一部分的功能或结构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本书共八大篇章,涉及90余种疾病,内容涵盖从食管到直肠的全部消化道和消化道以外的各消化器官疾病及腹腔疾病。每一疾病又按照疾病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诊断、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预后及处理、转诊的大体框架来编写,并包含了许多插图、流程图与表格。

 

部分摘录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丨基本信息

定义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是指小肠中过度生长的原籍菌或非原籍菌(空肠抽吸液中的细菌数超过10⁵/ml)导致慢性腹泻和吸收不良。
 
流行病学和人口统计学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病率取决于调查的人群和诊断所用的检测方法。采用葡萄糖和乳果糖呼气试验的检测方法显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健康人群中的患病率达12.5%~20%。
 
体格检查和临床表现
 
· 无特异性症状,主要包括腹胀、腹痛和腹部不适。其他症状包括腹泻、体重减轻和乏力。
· 症状的严重程度反映细菌过度生长的程度。
· 严重的吸收不良可以导致维生素缺乏,并产生相关症状。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可以表现为夜盲症(维生素A)、软骨病和低钙血症(维生素D)、出血时间延长(维生素K)。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影响回肠中维生素B12的吸收,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的神经系统疾病。
 
病因学
 
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细菌保护机制受到破坏。
· 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存在更高的风险,其中包括小肠憩室、小肠狭窄、手术盲袢、回肠或胃切除(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常见的病因)。
· 胃肠动力障碍的患者存在更高的风险,因为无法将细菌从近端小肠有效排空进入结肠。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会出现胃轻瘫和小肠动力紊乱。长期的乳糜泻会影响小肠的动力。
· 抗生素和抗酸药会改变小肠的正常菌群,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危险因素
 
· 随着年龄增加,胃肠动力会出现下降,因此高龄是一个确切的危险因素。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初步研究显示65%~80%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乳果糖呼气试验异常。
·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上消化道手术、炎症性肠病、慢性胰腺炎、免疫缺陷、肝病和肥胖。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丨诊断

实验室检查

 
· 氢呼气试验是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常用技术。发酵细菌通常位于结肠,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中,发酵细菌也位于小肠。给予一定剂量测试用的碳水化合物(典型为乳果糖或葡萄糖),然后检测呼气中的代谢产物(氢气),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中氢气含量会升高。
 
· 粪便检测同样有助于诊断。粪便中脂肪的增加可能提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粪便中白细胞、便培养、虫卵和寄生虫可以用于排除感染性疾病。
 
影像学检查
 
· 通过内镜评估小肠情况有助于发现细菌过度生长的结构和动力因素,如憩室和狭窄。小肠病理活检有助于诊断乳糜泻。
· 通过内镜进行空肠抽吸液的培养可作为诊断标准。抽吸液培养微生物超过10⁵/ml,提示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空肠抽吸液培养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细菌过度生长的标准不统一,内镜检查也存在盲区,容易漏诊。口咽部菌群的污染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内镜检查是一个侵入性操作,其他检测方法如氢呼气检测可能是更实用的初筛方法。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丨治疗

急性期常规治疗

 

· 采用利福昔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甲硝唑和环丙沙星进行7~10天的抗生素治疗是有效的。

· 补充维生素和饮食调整(无乳糖饮食)的营养支持治疗。
 
慢性期治疗
 
· 抗生素治疗后复发是常见的。这些患者可能需要后续的抗生素治疗。
· 避免使用抗酸药。
· 避免使用会降低胃肠动力的药物(阿片类药物)。
· 如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考虑无乳糖饮食。

 

 

*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涉及媒体、平台、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