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主要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的肠易激综合征(IBS),被描述为微生物-肠-脑互动异常。IBS主要临床特征(腹痛、腹泻、便秘)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重叠,多项研究证实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此外,在儿科患者中高发的功能性便秘,也被认为与肠道菌群有关,特别是与产甲烷菌数量增加相关。
-
《罗马IV:功能性胃肠病 肠-脑互动异常》第2卷共十一章,提供了成人33种FGIDs和儿童17种FGIDs的重要临床信息,涵盖食管疾病、肠道疾病、肛门直肠疾病、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等。每章包括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标准和诊治推荐意见,还有功能性胃肠病治疗试验设计、罗马IV诊断标准、成人和儿科罗马IV诊断性问卷表等内容。
-
本研究证实了病态肥胖患者在接受减重手术前SIBO的高患病率。在RYGBP术后患者的SIBO阳性率达到40%,且与体重减轻不足相关。
-
肠道共生菌群通过多种途径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它们构成肠道屏障的一部分,产生细菌素以及短链脂肪酸(SCFAs)、胆汁酸等有益代谢物,防止病原体定植于肠上皮,同时有助于消化代谢,并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与平衡。
-
酒精性肝炎患者的SIBO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在SAH患者中,PMP被证实是SIBO的独立风险因素。
-
RAU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情绪、排便异常及SIBO。
-
SIBO治疗需整合亚型诊断与个性化营养干预,以纠正特异性的营养缺乏并改善预后。不同SIBO亚型的特异性营养失衡为靶向饮食管理提供了关键依据。
-
M-SIBO阳性是显性肝性脑病的重要预测因子,因此对合并M-SIBO的肝硬化患者需密切随访以防止显性HE发生。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综合治疗策略涵盖药物干预、饮食管理、微生态重建及手术管理四大主要方向。
-
MHBT通过检测肠道产气状态反映结直肠息肉患者可能存在菌群失调,具有一定的筛查价值
-
甲烷和氢呼气试验是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重要方法。通过让患者口服葡萄糖或乳果糖后,定时测量呼气中氢气和甲烷浓度变化来判断。
-
肠道菌群的数量和/或种类变化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