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著丨中国消化专科临床医师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认知现况的调研

发布于: 2025-11-24 09:50
阅读: 6

中国消化专科临床医师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认知现况的调研

 

 
 

▲上下滑动查看

 

01

研究背景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是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腹泻和便秘等,与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主要症状高度重叠。

 

然而,准确诊治SIBO在全球范围内仍面临挑战。一方面,由于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检测设备普及不足及相关医学教育的缺失,许多临床医师对SIBO的认知局限,常有漏诊、误诊现象。部分临床医师在诊治FGID时未将SIBO纳入鉴别诊断,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随着SIBO关注度的提升,也出现了过度检测和不规范治疗等问题。因此,急需评估临床医师对SIBO的认知现状,建立标准化诊疗路径。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英莲教授带领团队,通过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等全国性学术组织官方渠道,以及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合作平台,开展全国范围的线上问卷调查,评估我国消化专科医师对SIBO的认知水平、诊疗习惯,系统性地识别当前诊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影响医师认知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推动我国SIBO及相关FGID诊疗流程的标准化、制定符合国情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提供坚实的循证依据。

 

02

研究方法

 
▌ 调研范围
 
采用线上定向调研方式开展,调研范围覆盖全国。
 
▌ 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共设置55道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开放式问题,旨在全面评估临床医师的知识储备和临床实践经验。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基本信息、相关共识指南认知情况、FGID认知情况、肠道微生态认知情况、SIBO认知情况、最新研究成果与知识获取渠道。

 

03

部分研究结果

 
 受访者基本信息
 
 
共收集到511份有效问卷,覆盖中国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受访医师基本信息如表所示。
 受访者对SIBO的认知

 

 

本次调查显示,90.2%的受访医师对SIBO有基本认知,但仅5.3%非常了解产甲烷菌过度生长(IMO)。多数医师认为SIBO主要病因是肠道免疫功能紊乱和过度使用抗生素,典型症状为腹胀、腹泻和消化不良。此外,SIBO普遍被认为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炎症性肠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 受访者对共识指南的认知
 

 

受访医师对罗马IV共识的认知和应用程度最高(96.7%至少了解,32.7%熟悉并常用),而对2021欧洲共识的认知度最低(25.8%从未听说,仅6.3%熟悉并常用)。仅3.9%的受访医师能准确识别问卷涉及所有共识的要点,4.3%能识别除罗马IV共识以外的所有共识要点。

 

▌ 受访者对SIBO诊断的认知
 
氢气和甲烷呼气试验(HMBT)是受访医师诊断SIBO的主要参考检查(79.8%),然而仅8.4%了解其原理,65.9%的受访者不了解不同共识指南的诊断阈值,且对HMBT标准操作流程(如底物选择与剂量、呼气间隔等)的掌握尚有提升空间(关键操作认知率<70%)。
 
在质控方面,大部分受访医师对我国现行的HMBT国家标准《气体中微量氢的测定气相色谱方法(GB/T 8981-2008)》、《惰性气体中微量氢、氧、甲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8124-2011)》(74.0%)以及呼气样本中二氧化碳校正的重要性(63.2%)认知欠缺。
 
在呼气试验的适应证认知方面,80.8%的受访医师认为该检查可用于乳糖不耐受的诊断,68.5%的受访医师认为可用于诊断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56.6%的受访医师认为可用于评估肠道黏膜完整性,56.2%的受访医师认为可用于评估口-盲传输时间,而仅44.0%的受访医师将其用于评估胃泌酸功能。
 
关于HMBT的医疗服务价格与医保支付,75.1%的受访医师不了解当地标准,仅17.2%的受访医师所在医院制定了相关收费项目。45.6%的受访医师认为定价在每次150~300元更有利于临床诊疗。
 
对于小肠抽吸液细菌培养,61.4%的受访医师有所了解或使用,但多数对其具体操作和判断阈值不甚熟悉。医师们普遍认为该方法存在局限性,认可度超过80%。

 

▌ 受访者对SIBO治疗的认知
 

 

87.5%的受访医师通常使用利福昔明治疗SIBO。半数(50.7%)受访医师常用的利福昔明给药方案为800 mg/d、持续2周;另有45.0%选择1200 mg/d的剂量,24.5%选择1周的疗程。
 

04

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我国消化专科医师对SIBO的基本定义具有较高的认知率,但对IMO的认知不足,与国际关注趋势存在差距,需加强相关继续教育。
 
共识和(或)指南是规范临床行为的基石。我国医师对罗马Ⅳ共识认知较好,但对其他国际共识要点的掌握普遍不足。
 
虽然本研究发现79.8%的医师将HMBT作为SIBO的主要诊断手段,但对其原理和质控要求认知不足,质控方面的认知空白表明我国HMBT的临床应用在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一定隐患。
 
利福昔明作为指南推荐的SIBO一线治疗药物,被87.5%的医师选用,但具体给药方案差异较大,亟需基于中国人群研究制定本土化治疗指南。

参考文献:

张梦宇,陈芳菲,谭年娣,等.中国消化专科临床医师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认知现况的调研[J].中华消化杂志,2025,45(8):541-547. DOI:10. 3760/cma. j. cn311367-2025042800177.
 

关于乐翌生物

公司介绍

杭州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旗下全资控股乐为健康、乐雅生物、迈铄医疗三家子公司,专注于呼气分子诊断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致力于消化等多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

 

依托原研 创新突破|乐翌生物推出核心产品Bioleya®呼出气体分析仪,是国内首款获批上市*,采用“固定式+气相色谱”方法学,同时符合国际“金标准”*与中国“国标”*双认证的甲烷和氢呼气检测设备,填补国内该领域标准化检测设备的空白。
 
卓越性能 专业服务|乐翌生物已服务数百家临床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及康养健管机构,其中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Top100 中,超三分之二的国内顶尖医院均已引入同款设备,为基于精准与循证的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撑,切实赋能医者、用心惠及大众。
 
推动行业 规范发展|乐翌生物倡导发起首个《中国共识》*和首个《亚洲指南》*,引领行业从技术应用迈向标准制定的新纪元,为全球呼气分子诊断领域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沙利文发布《中国呼气检测行业发展蓝皮书》
*Gasbarrini A、Corazza GR、Gasbarrini G 等人。胃肠道疾病氢气呼吸检测的方法和适应证:罗马共识会议[J].消化药理学和治疗学,2009,291:41-49。
*《气体中微量氢的测定气相色谱方法(GB/T 8981-2008)》、《惰性气体中微量氢、氧、甲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8124-2011)》
*复旦版《2023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首次采取分级制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建立适合国人的标准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诊断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意见》启动
*《氢气和甲烷呼气试验亚洲指南》正式发布:直击临床痛点,引领规范实践

 

* 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属乐翌生物及旗下子公司所有,且为内部资料,不用于广告用途。任何篡改、抄袭,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引用、使用等行为均属于侵权,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中相关信息,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推荐文章

  •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