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解读丨小肠正常情况下处于少菌/无菌的状态?

发布于: 2024-12-09 10:48
阅读: 13

 

消化系统中的胃、小肠、大肠,为何小肠微生态“与众不同”?

1. 胃酸
胃酸是保护小肠微生态环境的“第一道关卡”,它可以消灭食物中大部分细菌,让进入小肠的细菌数量大幅减少。

2. 胆汁和胰液
肝脏、胰腺分泌的胆汁和胰液,除了帮助消化食物,也会抑制细菌生长。

3. 肠道运动
消化期间移动性复合运动(MMC),将食物向大肠推送,不给细菌预留停滞、定居和繁殖的时间。

4. 肠道黏膜完整性
肠道黏膜及黏液层,是肠道健康的“第一道保护屏障”,除能阻止细菌进入,大量的防御素和免疫球蛋白可以发挥杀菌作用。

5. 共生菌
共生的小肠微生物群,可以抑制潜在的、有害的甚至致病的微生物在小肠定居和繁殖。

6. 回盲瓣
这一小肠和大肠之间“单向阀门”,确保大肠内容物、细菌不逆行到小肠。

通过上述机制共同维系了小肠少菌/无菌的状态。环境、饮食、药物、情绪、手术等,任何导致小肠细菌数量和/或种类的改变,即会引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

参考文献:
Daniel Bushyhead,Eamonn M.M. Quigley.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病理生理学及其对定义和管理的意义[J].基础与临床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综述.2022,163(03):593-607.

 

* 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属乐翌生物及旗下子公司所有,且为内部资料,不用于广告用途。任何篡改、抄袭,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引用、使用等行为均属于侵权,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中相关信息,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