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解读丨产甲烷菌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发布于: 2025-05-19 13:03
阅读: 5

产甲烷菌是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史氏甲烷短杆菌占据了肠道古生菌群的90%以上。这些古生菌利用肠道厌氧菌产生的氢气和二氧化碳来合成甲烷。

由于甲烷可以被肠道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最终通过肺部呼气排出,因此可在呼气样本中检测到甲烷。研究表明,当呼气甲烷浓度超过5ppm时,肠道内产甲烷菌的丰度可能已经升高上千倍,因此,呼气中的甲烷可作为检测肠道内产甲烷菌的可靠生物标志物。

研究发现,产甲烷菌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尤其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密切相关。SIBO是指小肠内细菌异常增多,可引起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部分SIBO患者表现为甲烷型SIBO或产甲烷菌过度生长(IMO),其特征是以甲烷生成为主而不是氢气。

甲烷会抑制肠道蠕动,因此IMO患者更容易出现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此外,IMO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还可能与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有关。

产甲烷菌还可能与口腔疾病(如牙周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及阴道疾病相关,也可能在其他系统性疾病中发挥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Duller S, Moissl-Eichinger C. Archaea in the Human Microbiome and Potential Effects on Human Infectious Disease. Emerg Infect Dis. 2024;30(8):1505-1513.



* 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属乐翌生物及旗下子公司所有,且为内部资料,不用于广告用途。任何篡改、抄袭,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引用、使用等行为均属于侵权,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中相关信息,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