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解读丨口腔健康与“现代”消化系统疾病——SIBO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是由小肠内细菌数量和/或种类异常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常伴随一系列复杂的临床 表现,如吸收不良、慢性腹泻、巨幼细胞性贫血、体重减轻等。据统计,普通人群SIBO的患病率高达35%,而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或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中,其患病率可能会升至80%-90%。
研究表明,SIBO与IBS、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口腔疾病在多种病因学因素上存在交叉,这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这些疾病与肥胖、肠道菌群、饮食习惯及免疫介导过程之间的潜在关联。
通常情况下,由于消化系统内存在保护屏障,口腔细菌难以在健康的肠道中定植。然而,当肠道微生物平衡被打破时,口腔细菌就更容易在肠道中定植。如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它们也可能存在于小肠中,但并非是与IBS相关的最常见细菌。普雷沃氏菌是一类厌氧、革兰氏阴性菌,存在于口腔微生物群中,可能与牙周炎相关,而某些普雷沃氏菌也与SIBO有关。卟啉单胞菌和韦荣球菌可以在牙龈形成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能够在口腔中与宿主建立稳定的联系,然而在小肠中这两种细菌的存在则可能破坏肠道微生态系统,进而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
目前,关于口腔疾病和“现代”消化系统疾病的关联已取得显著进展,揭示这些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并深入理解这些关联,为全面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最终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Rotaru, M.; Singeap, A.-M.; Ciobica, A.; Huiban, L.; Stanciu, C.; Romila, L.; Burlui, V.; Mavroudis, I.; Trifan, A. Oral Health and “Modern” Digestive Diseases: Pathophysiologic and Etiologic Factors. Biomedicines 2024, 12, 1854.
* 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属乐翌生物及旗下子公司所有,且为内部资料,不用于广告用途。任何篡改、抄袭,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引用、使用等行为均属于侵权,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中相关信息,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