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 检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 ▲上下滑动查看 前言 冠状动脉疾病(CAD)常称为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心脏血管、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代谢综合征和缺乏运动。近期研究表明,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群可能在冠心病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研究者假设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可能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并评估SIBO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和危险因素。 SIBO患者更易并发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 SIBO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变量的双变量比较,结果显示,SIBO阳性的患者出现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概率更高。 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SIBO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估SIB...
-
大量文献指出,病原体感染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生的重要起点,会诱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能导致肠道菌群改变。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能在IB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健康肠道在感染病原体后,部分个体会患急性肠胃炎,其中约90%的患者会恢复健康,约10%的患者会因肠道的高细菌负荷发展为IBS。 IBS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包括细菌引发的免疫激活和肠道菌群失调。 病原体首先会使肠道菌群改变(如细菌代谢物增加),进而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如抗体生成、细胞因子活化等)。随后,免疫反应和菌群失调共同导致肠道动力改变和内脏高敏感性,最终诱发IBS患者的一系列典型症状。 这一过程中,心理压力和焦虑作为重要促进因素,加重了炎症反应和肠道动力异常,进一步推动IBS的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Pimentel Mark, Lembo Anthony, .微生物组及其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消化疾病与科学, 2020, 65(3):829-839. * 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属乐翌生物及旗下子公司...
-
肠道菌群失衡会引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何时细菌被视为“过度”生长,肠道又会受到什么影响? 研究表明,肠道内细菌的变化是判断SIBO发生与否的关键。当肠道内细菌<10³CFU/mL时,胃肠道症状较少,肠道菌群破坏较轻且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当小肠内细菌≥10³CFU/mL时,常被认为达到“过度”生长状态。此时,胃肠道症状明显增多,肠道菌群平衡状态被打破,菌群发酵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增强,进而产生过多的H₂、H₂S以及生物胺等有害物质。与此同时,人体内大肠杆菌和两种克雷伯菌的丰度明显变化。 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积累,会引起腹泻、腹胀、腹痛、便秘等胃肠道不适,以及对肠道黏膜造成损害等。 综上,10³CFU/mL 通常被认为是定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临界点。细菌的变化可能直接影响胃肠道症状和肠道菌群稳定性。 参考文献:Leite G, Rezaie A, Mathur R, et al. 通过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定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临床胃肠醇肝醇。2024;22(2):259-270.doi:10.1016/j...
-
消化系统中的胃、小肠、大肠,为何小肠微生态“与众不同”? 1. 胃酸胃酸是保护小肠微生态环境的“第一道关卡”,它可以消灭食物中大部分细菌,让进入小肠的细菌数量大幅减少。 2. 胆汁和胰液肝脏、胰腺分泌的胆汁和胰液,除了帮助消化食物,也会抑制细菌生长。 3. 肠道运动消化期间移动性复合运动(MMC),将食物向大肠推送,不给细菌预留停滞、定居和繁殖的时间。 4. 肠道黏膜完整性肠道黏膜及黏液层,是肠道健康的“第一道保护屏障”,除能阻止细菌进入,大量的防御素和免疫球蛋白可以发挥杀菌作用。 5. 共生菌共生的小肠微生物群,可以抑制潜在的、有害的甚至致病的微生物在小肠定居和繁殖。 6. 回盲瓣这一小肠和大肠之间“单向阀门”,确保大肠内容物、细菌不逆行到小肠。 通过上述机制共同维系了小肠少菌/无菌的状态。环境、饮食、药物、情绪、手术等,任何导致小肠细菌数量和/或种类的改变,即会引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 参考文献:Daniel Bushyhead,Eamonn M.M. Quigley.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通过氢呼气试验 评估急性胰腺炎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联的临床试验研究 ▲上下滑动查看 前言 急性胰腺炎(AP)是指因胰酶异常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甚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急腹症。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属于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典型子集,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内细菌数量和/或种类异常,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SIBO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肠易激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症性肠病和胰腺炎等。许多动物实验研究表明,SIBO可影响AP的疾病进程和病情严重程度。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AP患者进行预防性全结肠切除术会诱发SIBO。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严重程度AP患者中SIBO的发病情况,并探讨SIBO与AP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 结论 ▌ 不同严重程度AP患者SIBO的发病率:AP病情越严重,SIBO阳性率越高。 ▌ AP不同时期小肠细菌产氢量的变化:晚期肠道细菌产氢量明显低于早期。 ▌ S...
-
在我们日常呼吸中,除了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常见的气体外,还可能含有少量的甲烷和氢气。正常情况下,人体不会产生甲烷和氢气,这些气体是从何而来? 研究表明,甲烷和氢气的来源是肠道中的菌群代谢。 上世纪六十年代,《Nature》等权威期刊相继发表研究指出:新生儿在出生后的12小时内不能产生甲烷和氢气,表明菌群酵解是肠道中甲烷、氢气的唯一来源。另有研究发现,当禁食的受试者摄入碳水化合物后,其呼气中的氢气含量显著增加,再次验证上述观点。 甲烷和氢气在肠道中产生后,一部分会被其他菌群消耗转化为其他气体、或通过粪便排出;一部分(约14%~21%)通过肠黏膜扩散至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肺泡,并通过肺部的气体交换排出体外。 因此,呼出的气体中甲烷和氢气的含量可以作为评估肠道菌群状态的重要指标,帮助我们了解肠道健康状况。例如,甲烷和氢气含量的异常升高,可以提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 参考文献:[1]Saad Richard J,Chey William D,Breath tests fo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the real deal or just a ...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帕金森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上下滑动查看 部分摘录 0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普遍存在且致残率极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着全球600多万人。除了典型的帕金森综合征外,PD还具有多种症状和表现,包括嗅觉减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例如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等)、神经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整体疾病对患者造成的负担。目前尚无可以预防、延缓、阻止或逆转PD进展的治疗干预措施,只能进行对症治疗。 02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PD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PD患者的SIBO的总体患病率为47%,西方国家的患病率更高(即52%,而东方国家为33%)。 帕金森疾病对人体的影响 SIBO通过诱导局部炎症反应,破坏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进而增加肠道通透性,导致细菌外毒素入侵肠道,如脂多糖(LPS)。LPS和其他肠道微生物可能引发和/或增强α-突触核蛋白淀粉样变性,并可能与其他外来化合物一起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增加神经元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敏感性。此外,...
-
甲烷和氢呼气试验 在妊娠期糖尿病及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上下滑动查看 前言 妊娠期糖尿病 (GDM) 是指妊娠期间血糖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合并症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胎儿巨大症、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流产和早产的风险增加。 一旦肠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致病菌就会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肥胖、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也有研究认为,母亲肠道菌群与肥胖、妊娠期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相关,改善肠道免疫系统可能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新方法。 结果 ▌ 妊娠糖尿病组(GDM)、妊娠对照组(PCG)、孕前对照组(PPCG)、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阳性率分别为54.55%、27.50%、14.38%。GDM组平均呼气甲烷浓度显著高于PCG组和PPCG组,且GDM组平均呼气氢气浓度显著高于PCG组和PPCG组。 ▌ 空腹血糖:妊娠糖尿病患者组(GDM-P)显著高于对照组(GDM-N);糖化血红蛋白:GDM-P组显著高于GDM-N组。 ▌ C反应蛋白(CRP:GDM-P组CRP显著高于GDM-N组、孕妇对照...
-
内容简介 呼气试验是指呼气成分的直接测定或测定摄入特定化合物后呼气中的标志性气体,从而实现对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非侵入性判断。“呼气看病术”古已有之,中医“望、闻、问、切”中的“闻诊”更将其发展到了极致,不仅“闻其声而断虚实”,而且“闻其气而辨寒热”。但真正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呼气试验,则始于公元1784年(清 ·乾隆四十九年)。 《呼气试验》是第一部比较系统和完整地介绍呼气试验的专著,分为基础篇与临床篇,共21章。基础篇介绍了呼气试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学以及各类呼气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缺陷与对策;临床篇介绍呼气试验在心、肺、消化道、肾以及血液、代谢等器官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这是一部既有丰富基础理论、又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医学著作。 部分摘录 呼气试验的发展史丨消化领域 20世纪70年代是呼气试验在消化领域闪亮登场的年代。最先亮相的是Levitt等报道的乳糖氢呼气试验诊断乳糖酶缺乏症。因为哺乳动物...
-
胰腺癌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和肠道微生物群:未来诊断测试和治疗的靶点? ▲上下滑动查看 部分摘录 01 胰腺癌患者普遍患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 PEI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并导致一系列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症状,包括尿频、尿急、腹胀、腹泻、脂肪泻、胀气、食欲不振和呕吐等。最主要的影响是消化不良,导致吸收不良、营养不良和随之而来的营养缺乏(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脂蛋白、脂溶性维生素、钙、镁、锌、硫胺素和叶酸)。临床上,PEI 与骨质疏松症、肌肉减少症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02 据报道,PEI 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以及肠道有益菌丧失。 图1 图2 03 PEI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手段是胰酶替代治疗法(PERT),研究显示,PERT可以改变PEI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具体表现为有益菌种类增加、与菌群失调相关的细菌种类减少(图1)。这种健康复杂...
-
内容简介 儿童保健和儿科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尖端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与此同时,我国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儿科医疗资源和同质化的医疗质量需要与时俱进、相对统一的行业诊疗规范,并由此规范诊疗行为,缩小和消除不同地域、不同机构和不同医师之间存在的儿科医疗水平和服务效率的差距,提升临床诊治效果和降低诊疗费用。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规范》全书共十章,重点讲述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包括胃炎、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儿童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操作技术等,有助于儿科医生和相关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范,提高诊疗水平。 部分摘录 呼吸试验 ● 氢气呼吸试验:哺乳动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不产生H2,呼气中的H2是由肠道的细菌发酵碳水化合物而产生。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肠黏膜上皮细胞上双糖酶如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或异麦芽糖酶缺乏或活性低下,相应的乳糖、蔗糖和麦芽糖不能被消化直接进入...
-
纵向列队研究显示孟加拉国婴儿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发育迟缓有关 ▲上下滑动查看 介绍 环境性肠功能障碍(EED)是一种亚临床综合征,主要发生在卫生条件差的人群中,与生长发育迟缓和神经发育迟缓有关。发育迟缓影响着四分之一的5岁以下儿童,是即将发病和死亡的标志。发育迟缓也是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腹泻感染和疟疾,且与神经发育不良和5岁前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有研究表明发育迟缓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有关,但此前所有相关研究都是横断面的。该研究报告了中低收入国家(LMIC)中SIBO的首次纵向研究结果,利用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进行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观察性出生队列研究,以确定儿童早期的SIBO是否预示着线性生长延迟。 结果 (1)标准化平均GHBT面积(AUC)与年龄别身长(LAZ)得分呈负相关; (2)GHBT AUC处于最高四分位数的儿童发育迟缓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处于最低四分位数的儿童; (3)GHBT AUC与神经发育得分(包括认知、语言、行...